
来源:时代周报
3月17日,电子烟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结束。今年以来,监管对电子烟行业动作不断。3月11日,《电子烟管理办法》发布,并将于5月1日起实施。相比2021年12月2日发布的《电子烟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新版管理办法新增内容9条、删除内容4条,并调整表述27条。
对此次电子烟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下称“新国标”),消费者最为关注的,是其中提及的对雾化物设计要求——不应使产品特征风味呈现除烟草外的其他风味。这意味着,新国标实施后,最为流行的水果口味烟弹将不在市场流通。
“5月1日新规实行,国内电子烟品牌端销量会面临断崖式滑落。”他说,“近两天看到各大品牌方老板都在朋友圈带队清仓除烟草味外的各种口味产品,但是国内消费者对水果口味的需求已形成一定规模,短期内仍是棘手问题。”
重新设计产品
去年5月,卫健委联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下称《报告》),正式明确电子烟的危害性。电子烟加热产生的气溶胶中金属含量可能比卷烟多,气溶胶的纳米粒子质量很小,但毒理学影响可能更为显著。
电子烟通过锂电池产生电流,将雾化器中的烟油雾化,模拟吸烟时产生的烟雾,气溶胶则产生于烟油加热的过程。《报告》指出,电子烟的烟油中含有害物质,各种口味/品牌的电子烟填充液及其产生的气溶胶亦具有细胞毒性。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电子烟的主要成分尼古丁对使用者、胎儿和青少年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各种口味的电子烟调味剂同样可产生有害物质,不合理的使用会增加对使用者的危害。世界卫生组织亦在官网中表示,“安全的措施就是再也不要买电子烟”。
雾芯科技现任董事长汪莹在3月11日的财报电话会议上明确支持新国标,“我们相信新的标准和措施能显著提高成年吸烟人群对减少产品危害性质的认可,对口味的限制不会影响数百万传统吸烟者对于减少危害的核心需求。”
华创研报指出,新国标的监管细则更为明晰、管理范畴有所扩大,不含尼古丁的雾化产品亦将纳入监管范畴,而流通、运输、营销等环节监管进一步加强,各种形式推介电子烟产品的展会、论坛、博览会等被禁止举办。电子烟行业正式离开公众视线,只针对特定群体。
口味厂商转战海外
国内市场的大门被关上,但出口海外的大门却再次敞开。
新版《电子烟管理办法》删除了出口电子烟企业需要取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的要求。不少投资机构都将海外市场视为电子烟产业未来的主攻方向。PMI、英美烟草等国际烟草巨头,已向国内电子烟企业证明海外市场的空间极为广阔。
财报显示,2015年至2021年间,PMI的无烟烟草业务收入贡献从0.2%飙升至29.1%;2017年至2021年间,英美烟草的新型烟草业务收入从5亿英镑上升至21亿英镑,复合增速高达44%。两家公司均预期后续业务收入将继续大幅提升,海外市场迎来扩张期。
莫煜仁表示,“国内对工厂的尼古丁等核心原材料都有严格限制,新政使得很多客户转向与我们合作。我们在海外有工厂,因此可以在国内调香再在海外生产交付。”